编者按
一个好的家庭,如沐春风,滋养着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一种好的家风,如明灯薪火,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照亮社会的未来。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于国赤心情怀,于家倾心共建;于己崇德向善,于人无私担当;恪守清廉家风,勇担社会责任。他们用最日常的坚守、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家”的真谛,涵养着时代的清风,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自即日起,安丘市妇联倾心打造“妇联好声音•温暖‘家’力量”专栏,每周一期,展示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家庭,去探寻那些动人的幸福密码,感受优良家风的深厚底蕴与磅礴力量。
今天为大家展示:
大汶河丁氏家庭:
三代传鼓承古韵,双腔振玉谱新声
丁淑红,丁丽华姐妹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丘派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丁淑红女儿苑庭瑜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丁丽华的儿子唐硕,也为东路大鼓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展开剩余75%一脉相承 薪火不绝
丁淑红、丁丽华姐妹自幼浸润于传统曲艺氛围,尤其对东路大鼓怀有深切热爱。她们多方寻师、勤学不辍,最终拜入名家王启宾门下,深得东路大鼓艺术真传。姐妹二人深知,传承不仅关乎技艺延续,更是一种文化使命。因而,她们既锤炼自身演技,更倾心培养后辈,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为家族非遗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承前启后 创新融通
至苑庭瑜这一代,东路大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她在继承母亲与姨母精湛技艺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表演元素。例如,将边拉二胡边演唱的形式引入演出,增强艺术表现力与观赏性。她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推动东路大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同时,苑庭瑜高度重视传承工作,依托幸福里社区传承所,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公益传播活动,积极吸引青少年认识、热爱并传习东路大鼓,使这一传统艺术焕发青春光彩。
少辈初绽 声动四方
年仅六岁的尚恩惠,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已是东路大鼓领域一颗耀眼新星。自幼耳濡目染,天赋出众,吐字清晰、唱腔铿锵,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潜力。今年5月,她与姥姥丁淑红、姨姥姥丁丽华、母亲苑庭瑜三代同台,参加安丘电视台蓝天少儿艺术团东路大鼓宣传片录制,表演新编作品《少年中国说》,赢得广泛赞誉。
随后,在“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潍坊市足球超级杯赛现场,以及第四届海峡两岸非遗展演大会中,尚恩惠均与长辈同台演出,屡获好评,并在两岸交流中荣获“弦歌和鸣奖”。她虽年纪幼小,却已用清澈的嗓音和稳健的台风,打动无数观众,拓宽了东路大鼓的传播途径,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这项传统艺术。
一门同心 共传绝艺
在丁氏家族中,东路大鼓的传承已成为共同的文化使命与家族荣誉。家族定期举办内部技艺研讨与展演,交流心得、精益求精;她们也积极投身公益,以鼓词温暖人心,用艺术服务社会;并与多家文化机构合作,持续推进东路大鼓的记录、保护与传播工作。
为贴合时代审美,她们创新编排剧目,将传统曲调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既保留“字正腔圆、以情带声”的艺术特质,又通过明快节奏展现少年朝气。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达,为孩子讲述东路大鼓千年历史,分享老一辈艺人走街串巷的坚守故事,阐释“少年中国”的精神内核,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技艺与情怀的双重传承。
丁氏家族以切实的行动,彰显非遗传承的当代价值。她们不仅发扬光大了东路大鼓这一古老艺术,更以家族为单元,凝聚传承力量,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她们的故事印证:非遗的生命力源于坚守与创新,源于家族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唯有如此,传统文化的旋律才能永续回响,历久弥新。
发布于:北京市粤友钱优配-股票加杠杆软件-怎么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