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应对李在明的态度上显得十分克制,这背后与十年前萨德事件的历史教训密切相关。韩国应当牢记这一点。
近日,韩国贸易部一名高级官员透露,美国在与韩国的贸易谈判中要求韩方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尽管该官员未明确表态,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要求涉及的就是中国产品经过韩国的转口贸易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中方支持各方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经贸争议,但任何协议和谈判都不应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总体来看,中国的回应非常克制,并未过度激烈。
如果与之前的回应作对比,中国商务部曾经就类似问题明确表示,若发生此类情况,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必将采取等同的反制措施,保障自身权益。相比之下,外交部的回应没有提到反制措施,甚至未直接提及韩国,重点强调了“不可损害第三方利益”,这更像是一种委婉的提醒,而非强硬的警告。
李在明上台至今刚满5周,被外界视为“对华务实派”的他,正处于中国观察的焦点。中方仍在评估这位新总统是否真正具备推动中韩关系发展的诚意。
而特朗普发出的关税威胁,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压力测试”的机会。仅三天前,特朗普就向李在明发出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对韩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同一天,韩国总统府气氛沉重,政策室长金容范紧急主持召开经贸部门联合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展开剩余76%对韩国而言,关税危机迫在眉睫。周一,韩国贸易代表在华盛顿紧急会见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会中,韩国方面请求美方对韩国的汽车、钢铁等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尤其在与竞争国家的税率对比中给予优待。
韩国在此事上的姿态十分低调。日本已要求美国将汽车关税“归零”,欧盟也寻求钢铁领域的关税豁免,而韩国的要求仅仅是“希望比其他国家低一些”——如果其他国家能够获得豁免,韩国也希望能豁免;若没有豁免,韩国则要求其关税比其他国家低一点点。
美国显然把握住了这一点,提出要求韩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转口贸易。相比日本和欧盟,中国产品经韩国转口的难度较低,这使得美国可通过此要求对中国施加压力。
韩国可能面临的做法是加强原产地检查,收紧转口贸易政策,甚至模仿越南,向途经韩国的转运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种关税或许将高于美国对中国的征税水平,例如越南对转运商品加征的关税为40%,而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则为30%。
这也表明,中美之间暂时暂停的24%关税可能最终会恢复,且一旦恢复,将使得越南的关税计划失去意义。
说回到韩国,韩国通过“高级官员对媒体透露”的方式主动放出这一信息,不禁让人深思。特朗普与越南的谈判结果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协议内容对外泄露。而这一次,韩国提前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传递信号,可能是在试探中方的反应。
中国目前的立场非常明确:行动比言辞更重要,“务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这也是中方在观察李在明是否有实质性动作的原因。
回顾十年前,因萨德问题中国对韩国实施的系列反制措施,李在明和其他韩国政商精英必定记忆犹新。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反制的力度和效果只会更加显著。
数据也清楚地反映了两国间的经济纽带。过去20年,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到2024年,中韩贸易额将占韩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其中韩国芯片、汽车等行业对中国的依赖超过40%。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韩国实在承受不起与中国关系恶化的风险。
李在明深知这一点。本月初,韩国政府启动了一项特别计划,计划在本月内派遣特使访问包括中国、美国和日本在内的重要国家。此举被解读为试图恢复文在寅时期的“全方位外交”传统,弥补尹锡悦政府曾经削弱的“对华特殊待遇”。
此前,中国已邀请李在明出席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记者在采访中向李在明提问此事时,他回应称:“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这九个字虽没有正面承诺,却也没有明确拒绝,反映出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微妙立场。
对于李在明来说,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局面中找到平衡,尤其是在中美之间处理外交关系,无疑是他成为总统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考验。而他的应对方式,必将成为中方判断其外交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发布于:天津市粤友钱优配-股票加杠杆软件-怎么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