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近日,由刘洋总策划,柴宇豪、方钰城、殷瑞谦执行策展的实验艺术展“刘沛文 x 张温吉翔《一条线虫的生活现场》”在成都集火艺术中心开幕。此展为两位艺术家在成都的首次联合呈现,聚焦其2025年创作的五个当代艺术系列作品。展览以“数字生命”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AR)及公共艺术等多重媒介,展开跨学科的艺术与科学探索。展览中的作品不仅可被观赏,更鼓励观众通过捕捉、触摸乃至撕取等方式进行深度互动,构建出独特的剧场化体验场域,引领观众近距离感知数字生命的形态与意涵。
展览序言
艺术家刘沛文现场交流
展开剩余90%在艺术家刘沛文看来,成都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是松弛的、互动的、剧场式的,更是浪漫的一个停靠。其对成都的记忆,“仿若涂满焦黑色的薄膜外,一束妤光亮了,是否是假象,我试图控制清醒,醉腻在这似秋般的妤光中”。这束介于真实与幻象之间的妤光,恰似数字时代对生命本质的探寻,正是这种在清醒与沉醉间体验,促使他选择将成都作为本次展览的原点,并将“数字生命”作为献给未来的礼物。
艺术家刘沛文现场交流
刘沛文的创作始终聚焦实验艺术与科技媒介的跨学科碰撞,本次展览试图捕捉数字生命与人类互为镜像的存在状态。“数字生命”的一次次“编码-脱码”使生命与算法互为边界,让我思考:谁在撰写、谁在被写?
艺术家刘沛文现场交流
带着这个思考,受海洋流动性及包容性启发,展厅被转化为声景、影像与剧场性交互融合的具身化场域,这种流动的声-像-剧场迫使人-机-生命体三角关系在Web 3.0去中心化社交范式下产生碰撞。
艺术家张温吉翔现场交流
艺术家张温吉翔创作灵感来自于技术媒介与人类生活状态的辩证思考。他长期关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在《喜脉》中,他将线虫的数字运动转化为低频声响,模拟胎儿心跳,试图通过生物信号的艺术转译,揭示生命初现的原始节奏。这种创作路径既受自然科学启发(如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模拟研究),也融合了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 —— 将技术视为生命体的延伸而非对立物。张温吉翔试图通过艺术让观众在交互中感知数字生命的物性与灵性,如《喜脉》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可听的“心跳”,使抽象的算法具身化为情感载体。
艺术家张温吉翔现场交流
从艺术生态来看,张温吉翔认为,成都的观众更易接受打破观展边界的沉浸式体验,这与展览中“捕捉、触摸乃至撕取” 等互动设计高度契合。此外,成都作为西部文化枢纽,能辐射更广泛的跨区域观众,为 “数字生命” 议题提供多元视角的讨论空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郝锐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沛文这种创作方法源于长期对“生活现场”而非纯粹技术本身的偏爱。同时我也认为,技术只是入口,艺术创作应该是“鲜活的”。所以在面对数字生命-线虫时,我觉得她既不是冷冰冰的模型,也不是被支配的表演者,她是一面反光海面,折射出更多新的“边界”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曾宪阳(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展览现场观众通过棍子与投影的数字线虫互动,配合玻璃容器中模拟生命律动的低频声响,使艺术超越了静态展示,成为一场人与数字生命的对话。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解构生命,又用人文温暖技术”,这种平衡赋予作品前沿科技先锋性与对生命本质的细腻关怀。
作品名称:喜脉作品类型:数字交互装置作品尺寸:40 x 40 x 120cm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喜脉作品类型:数字交互装置作品尺寸:40 x 40 x 120cm创作时间:2025
《喜脉》:“数字线虫”被安置在透明玻璃容器中,在其中自由地蠕动、撞击容器壁。它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被感应装置捕捉并转化为声音,在展览空间中放大回响。这些声音不是被预设的音乐,而是来自生命体最原始的“脉动”。而作品名“喜脉”源自中医语境,指新生命的初次跳动。你是否能从这轻微的颤动中,感知一种数字世界中的“新生”?
作品名称:往哪跑作品类型:数字交互装置作品尺寸:300 x 480 cm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往哪跑作品类型:数字交互装置作品尺寸:300 x 480 cm创作时间:2025
《往哪跑》:观众走入展厅,会发现一群“数字线虫”在天花板上的投影中自由游动。而地面上则设有一个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棍棒”干扰它们的路径。每一次挥动,都会被线虫“感知”并引发逃跑。这是一次趣味又真实的互动,当人类将数字生命引入现实,我们应该怎么与他们共存?
作品名称:精神食粮作品类型:影像装置作品时长:9’28’’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精神食粮作品类型:影像装置作品时长:9’28’’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精神食粮作品类型:影像装置作品时长:9’28’’创作时间:2025
《精神食粮》:“数字线虫”融入碎片化记忆被泡在如酒罐般的容器中,成为展场中的“凝视对象”。这是对人类面对陌生生命时本能反应的隐喻:不是理解,而是收编。我们是否重复着“命名-消费-规训”的老路?
作品名称:出逃作品类型:数据生成艺术作品时长:3’53’’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出逃作品类型:数据生成艺术作品时长:3’53’’创作时间:2025
《出逃》:在数十间公共卫生间的空间内,让不同色彩、不同“性格”的数字生命体以气球的形态潜伏人类日常的“排泄之所”里。其爆裂瞬间,内部的蓝绿色“数字血液”喷洒在的卫生间内,像是一次浪漫且无法逆转的出走现场。卫生间这一规则化的城市空间,被这些“数字线虫”炸裂成彼此不兼容的色斑,像是对滤镜下的城市,进行一场标准化的清洁。
作品名称:未知的三次方作品类型:装置作品尺寸:550 x 480 cm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未知的三次方作品类型:装置作品尺寸:550 x 480 cm创作时间:2025
作品名称:未知的三次方作品类型:装置作品尺寸:550 x 480 cm创作时间:2025
未知的三次方:一台碎纸机持续粉碎书页,纸屑沿着管道注入一个炼丹壶般的容器;壶中孕育着一个数字意识体,而其上方,一支蜡烛静静燃烧,为这个“非有机生命”提供象征性的“火种”。使大家共同思考三个存在性问题: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展览现场(秀丽隐杆线虫成果及资源展示)
展览现场(创作草稿)
艺术家刘沛文
籍贯辽宁,201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专注于实验艺术与科技媒介的跨学科研究。近期致力于探索数字生命体与生活现场的融合。探索主题涉及虚拟与现实的交织、文化冲突与融合、现实与记忆、知觉现象与人类境况等多个层面。沿海城市的海洋记忆,构成了刘沛文艺术创作方法论的重要养分 ,受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探索精神的影响,以及儿时对音乐剧场式空间的持续热爱,同时融合东方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理念与方法。
艺术家张温吉翔
籍贯山东。其创作以实验艺术与当代艺术思维为内核,深度融合个人文本创作积淀,深耕“艺术+科技”跨界领域。创作中,他将数字媒体技术(如交互装置、数字影像等)作为重要表达载体,以实验性艺术语言探索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个体经验与时代语境的对话,持续拓展当代艺术的表达维度与社会价值。
发布于:四川省粤友钱优配-股票加杠杆软件-怎么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